来源:大众新闻
2024-08-16 15:37:20
当前,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新兴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身处人工智能高速发展新赛道,山东正奋力奔跑,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争取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看,山东省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0家,近70%集中在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从山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看,该省瞄准“产业+”,抢滩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是青岛,走出了一条“以创新拓场景、以场景带应用、以应用促产业”的青岛之路,在智能家电、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根据2023年度山东省人工智能高成长创新品牌20强企业推介活动的结果,山东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选。其中,海信网络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管控系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二,山东首位;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主企业创新奇智,是中国最大的“AI+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极视角科技建有国内最大算法商城,创新打造 AI 新基建生态体系,其先后入选福布斯新晋独角兽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高重科技:开创性地搭建“大数据+AIOT+智慧航空”的产品体系;中导辰远自主研发 AI-intvis 视觉软件平台和自有品牌视觉硬件;众阳健康在国内率先布局开展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先后突破一系列智能服务机器人与辅助诊疗关键技术,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山东首位。
从地区分布来看,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济南、青岛两市。济南是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全国唯一一个“三区叠加”的城市。2022年济南市拥有人工智能企业358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71亿元,同比增长17.6%,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千亿级。青岛也有不少人工智能企业,在城市管理、工业、家居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核心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与发达省份相比,山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存在差距。在企业数量、规模及估值方面,与广东省等也有明显差距。同时,人工智能对山东省重点产业盈利能力的改善作用尚不明显,产业尚未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大幅攀升。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专利发现,山东省的专利数量与广东、北京等地区差距明显。并且,山东省没有在绝对优势领域,在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方面处于跟随位置,在类脑智能和具身智能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布局也较为薄弱。
算力支撑不足。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根据我国“东数西算”战略部署,全国布局的8个算力枢纽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山东省均未能进入规划。这导致山东省直接算力资源获取受限,数据传输成本增加,进而引起投资吸引力下降、产业发展受限。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3年)》,山东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仅列全国第8,而在建算力未进入前10。
然而,山东省在工业门类、市场规模、应用场景、数据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中,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山东省工业门类齐全,人工智能可以在各个工业领域深入应用,推动传统工业的智能化转型,如智能制造、智能家电等领域,以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基于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慧城市等,培育满足行业需求的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和商业化。山东庞大的市场规模为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促进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推动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和模型的训练,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性。
要快速推动AI产业发展,山东还亟需加强算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结合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加速服务于人工智能的专用算力中心建设,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建设;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 AI 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设,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
(大众新闻记者 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