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网

鲁中网

【般阳城里探发展】“有解”思维促发展 “到家”服务惠民生 淄川积极推进卫生健康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来源: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

2020-11-26 09:39:00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启动仪式。

  家庭医生入户巡诊。

  淄川区医院介入手术室内引进的先进设备。

  生命是一串独特的数字,健康是“1”,其他都是“0”。

 

  一座城市的发展,要靠人,而能够留住人的因素中,医疗服务很重要。

  在淄川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淄川区卫生健康局用“有解”思维与“到家”服务,通过“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健康扶贫等一系列政策,积极推进健康淄川建设,稳步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为淄川区的群众健康、城市发展等提供了坚实保障。

  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

  在淄川区这片土地上,有一个不起眼的村子,叫西牛角村。

  如它的名字一般,西牛角村是岭子镇地理位置最偏僻的村庄。从岭子卫生院到西牛角村,要经过16公里的山路。山路狭窄崎岖,偶有落石,稍有不慎就可能跌落悬崖。

  村子里有众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看病十分困难。

  “年纪大了,一身病,有时候小病都能要了命,幸亏有巡诊医生进村看病,才让我们能多活几年。”

  70多岁的丁秀英腿脚不便,子女都不在身边,生病后无法长途跋涉去医院。在淄川区开展的“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帮助下,丁秀英称:“再也不怕生病了!”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其雪坦言,偏远山区每村单独设立村卫生室存在一定困难和制约,且会存在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而由周边村卫生室代管的方式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创新开展的“行走的医生 流动的医院”巡诊模式,是淄川区积极探索完善山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出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淄川区的“有解”思维。

  “由各卫生院调配巡诊医生和护理人员,对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人员,投资425万元购置25辆医疗巡诊车,随车配备折叠担架、医疗设备柜、氧气瓶、急救箱、心电图机等设备,以70个卫生室空白村、1.3万名老弱病残人员为主,兼顾其他偏远村和其他人群,提供不间断巡回医疗服务。”

  张其雪介绍说,偏远山村特别是一些贫困村、空壳村,村民大多是老弱病残,行动存在诸多不便,看病拿药就更加困难。通过定点诊疗、医生巡诊、上门服务等措施,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就医拿药、查询健康档案、远程会诊、专家预约等服务,还可以即时医保报销,极大缓解了山区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创新医疗服务机制,落实基层卫生室标准化改造、设置医疗服务点、配备医疗服务车,以及卫生院和‘第一村医’的流入和带动,显著提升了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真正为群众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张其雪说。

  健康扶贫的闭环式管理

  “刘大娘,这是这几天的药,我看健康档案上您最近恢复得挺好,一定要坚持用药。”

  11月25日,东坪辖区核桃峪村服务点第二团队巡诊大夫、淄川区医院“第一村医”张元芹大夫再次来到东坪辖区核桃峪村服务点,向75岁的刘月英详细交代了药物的用法和用量。

  据张元芹介绍,刘月英作为村里老人,经常在东坪卫生院空白村服务点就诊。8月15日,刘月英在东坪卫生院空白村服务点就诊时,被张元芹发现情况特殊,紧急送往淄矿集团中心医院就诊,并被确诊为心肌梗死。在健康扶贫便民惠民政策帮助下,刘月英被减免了大部分治病费用,如今通过健康档案可以看到,刘月英的身体恢复得很好。

  “空白村群众一般都是劳动能力低下,收入微薄且体弱多病,通过送服务上门,不仅为群众节省了就医附加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通过健康教育以及诊疗,提前干预疾病,减少吃药住院,减轻群众负担,节约医保成本。同时,通过智慧医疗,把区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不仅让群众享受到信息化技术的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区爱国卫生运动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李莉敏告诉记者,健康扶贫便民惠民政策有效降低了群众就医综合成本,完善了基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据李莉敏介绍,通过家医预约、接诊识别、即时减免、零押金住院、一站式结算、健康档案完善的闭环式管理,在全市首创为每户贫困家庭制作动态健康档案。家庭医生随时将贫困患者门诊和住院的减免信息、家庭医生随访服务信息更新到动态健康档案中,确保贫困人口享受健康扶贫便民惠民政策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健康扶贫便民惠民政策弥补了山区医疗服务的空白,更在出现疫情紧急情况时发挥了及时发现、及时防控、及时救治的应急保障作用,让疾病防控的触角延伸到最边缘,实现基层疫情防控全覆盖、常态化,很好充当了疫情防控应急的‘哨兵’,成为后疫情时代基层医疗队伍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李莉敏说。

  护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由双沟卫生院负责照顾的精神障碍患者数百人,我们通过精防通平台掌握患者实时动态,从而对患者合理用药。”

  淄川区精防中心(双沟卫生院)医生吴珊珊介绍说,精防通平台就是通过电脑端、手机端和患者佩戴的手环三部分的结合,形成的闭环管理,从而达到监管关口前移的目的。

  “精防通平台根据每个患者的情况设定服药时间,到时自动推送患者服药提醒给监护人,患者1小时未服药会推送给医生,2小时未服药会推送给卫生院,能够实现对患者层层监督管理。”吴珊珊说。

  李莉敏告诉记者,为了给精神障碍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淄川区卫生健康局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精防保”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淄川区财政出资,通过在双沟和东坪两处卫生院建立全天候服务平台,并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佩戴具有电话、定位和摄像功能的腕表,利用精防通平台实现对1424名三级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实时监控和定位。”李莉敏说。

  据张其雪介绍,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行“精防保”管理模式,体现了淄川区卫生健康局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也符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自尊自强、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

  “在淄川区委、区政府组织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职尽责,淄川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正一步步健全,这也将推动平安淄川、健康淄川的建设。”张其雪表示,良好的医疗服务体系,更要有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设备的进步。

  淄川区卫生健康局通过开展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现了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启动“连续医疗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了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通过开展“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便民服务,进一步优化简化服务流程,使得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振兴 见习记者 孙良栋 通讯员 闫盛霆 曹元鑫

本栏目所有稿件版权归鲁中网、鲁中晨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鲁中网微信二维码

最新新闻请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关注鲁中网微信(lznewscn

新闻热线0533-5355377,线索奖最低50元,上不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