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鲁中网
2024-03-17 12:39:00
鲁中网淄博3月16日讯(记者 孙蕊 陈佳汐)春风送暖。博山区白塔镇因阜村的大棚里,正是一番丰收好景。走进大棚,属于菌菇的清香扑面而来,一簇簇羊肚菌撑着灰褐色的“小伞”,茂密地生长在菌垄间。
因阜村党总支书记张雷告诉记者:“2023年,我们村积极响应博山区‘一村一业’的号召,成立合作社种植羊肚菌。如今羊肚菌进入成熟期,预计产量可以达到3000斤,可以为村里增收约10万元。”
工业村扎起“农大棚”
2023年,博山区召开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品质品牌明显提升”“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三大工作目标,落实到各个村镇,就是要在“一村一业”上做文章。
因阜村原来是个典型的工业村,党总支书记张雷也是个“种地门外汉”。随着博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因阜村的定位也逐渐转变,低附加值的企业逐渐转型。看着村里闲下来的荒地,张雷也开始搜寻合适的农业项目。机缘巧合之下,张雷的旧相识引进了羊肚菌种植,来了兴致的他,立刻动身前去考察。
羊肚菌被誉为“菌中之王”,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这种高营养、高价值的食用菌,不仅市场前景广阔,而且采收时节与农忙时节交错,冬种春收,既能提升土壤肥力,又能让“冬闲田”向“增收田”转变。
回到村里,张雷立刻带领村两委成员着手清理出五亩闲置土地,准备撸起袖子干一场。2023年6月份,村委会前的平地上搭起了两个标准化农业大棚。
“这两个大棚70米长,15米宽,最高处有5米,配备了通风、遮光、喷淋等功能。”张雷说,“通过村两委成员及工作人员齐上阵,终于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大棚的搭建。”
冬季来临前,因阜村的大棚准备就位。一入冬,张雷就带着人开始播撒菌种,培植营养包。张雷这个工业村书记,俨然变成了一个“农忙好手”。
科技棚长出“金蘑菇”
“羊肚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8至15摄氏度,现在棚内温度是15℃,温度正合适。”工作人员周德富在大棚的门口,观察着温度计的变化。
羊肚菌是一种低温型菌种,从菌丝生长到实体生长期间,都需要严格的温度把控。在寒冬时节,大棚的高保温性能,也能让棚内保持恒温,让菌丝生长无惧霜雪。
此时,周德富正用手机查看大棚的各项数据。“在‘智慧种地’程序上能随时看到棚内的湿度和温度,在控制室内就能控制喷淋设备、通风和保温功能。”观察到棚内气温升高,周德富便拉动操纵杆,打开大棚的上下通风系统,拉起了遮阳棚。
张雷站在大棚外,指着窄小的通风口说道:“现在气温走高,我们一般采用小通风口,既能让空气流通达到降温的目的,也能防止风力太大让土地干裂。”
3月初,因阜村首批羊肚菌破土而出。一朵朵形态可爱的羊肚菌破土而出,菌盖饱满肥厚、菌柄光滑如玉。羊肚菌价格高,生长尤其金贵,在采摘上也颇为讲究。周德富拿出小刀,喷洒完酒精后,才开始着手收割。
“用酒精消毒是防止烂根,让后续的菌丝继续生长。”周德富穿好胶鞋,踮起脚尖进入棚内,“今年的长势喜人,连过道里都长满了羊肚菌,不敢踩实了。”
据张雷介绍,由于采取遮光、控温等措施得力,今年预计产量可达到3000斤,将为村里增收约10万元。
羊肚菌开辟“新路子”
羊肚菌抢“鲜”上市,村两委成员也都利用短视频为自家的菌菇“吆喝”。周德富正将采摘下的菌菇放入保温箱:“上市以来,我们已经售出了五六十箱,大概200多斤,很多顾客都是从抖音上看到来买的。”
“目前主要是咱们本地的一些顾客来买,但是后期大量上市后,鲜菇的保存和运输都是大问题。”面对密集生长的羊肚菌,张雷决定引进一套烘干设备,已经在运输途中,“引进烘干设备后,干菇的价格会更高,而且运输起来也更便捷。”
2023年,“一村一业”富民兴村行动让因阜村找到了羊肚菌这个“生财之道”,开辟了乡村增收的新途径。这也是白塔镇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以来,白塔镇多措并举,大力发展“一村一业”,因地制宜,找准发展方向,对各村产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大力发展向日葵、桃、蔬菜等特色产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共有20余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成为“一村一业”建设的实施主体,推动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切实带动了村集体增收。